管理学院举办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成立大会
暨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论坛
前言/PREFACE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更好地承载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战略使命,5月29日,我院举办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成立大会暨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论坛。
全国MBA教指委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王萍,全国MEM教指委委员王文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孙国辉,以及来自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和中欧国际商学院案例中心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天津理工大学副校长陈胜勇、研究生院和国交处相关负责人、管理学院院长王京滨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天津周边院校代表、学院专硕项目负责人和师生代表以及特邀嘉宾共计百余人参会,共同见证了这个重要时刻。
01
专业学位中心成立大会
与会专家合影
各方面致辞
陈胜勇副校长首先对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成立表达了热烈的祝贺。他表示,这是学校管理学教育领域的一大盛事,是我校践行AACSB认证持续改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学校教育体系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推力。未来管理学院专业学位的发展要以此为契机,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为我校管理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国MEM教指委委员、中国矿业大学王文顺代表与会专家致辞,他预祝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顺势而为,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级人才,也祝愿管理学院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王京滨院长作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现状和规划愿景报告。他从中心的基本架构和项目特色等方面展开,强调未来中心将统筹管理MBA、MPAcc、MEM以及中加合作MPM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项目,借鉴国际认证所提出的商科教育发展趋势,构建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产教协同(Interconnected)、代际融通(Intergenerational)、国际互鉴(Internationalized)和技术整合(Integrated)的育人机制,探索专业学位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中国铁建华北总部副总经理、我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均山先生作为校外导师发言,他建议高校要持续加强开放式办学,寻求政府、社会和业界的人才需求趋势,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学生相应技能,促进就业。作为企业代表,校外导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深度思维,做学生正能量的引导者和再学习能力的引领者。最后他勉励学生自身要打好专业基础,注重团结协作和高抗压能力,成为善于和富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揭牌仪式
随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共同为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揭牌。
02
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论坛
王萍主任
在上午的论坛上,首先由全国MBA教指委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王萍作《如何办好MBA教育项目》的主旨演讲,她站在全国MBA教育的高度,结合本人27年工作经历、具体案例和数据,提出要落实分类培养、推动分类发展,在全流程管理上发力,加强品牌招生,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完善治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王文顺|孙国辉|王洪伟|会议现场
全国MEM教指委委员、中国矿业大学王文顺教授,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孙国辉教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洪伟教授分别作《关于MEM论文的几点思考》、《教师,教学,文化:关于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和《AIGC背景下商学院教育范式创新》为主题的报告。
陶克涛|梁峰|张明燕
下午报告环节邀请内蒙古财经大学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陶克涛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专业学位教学中心副主任梁峰,天津大学MBA项目运营主任张明燕老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中心助理主任许雷平老师分别作《专业硕士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实践》、《面向实践的南开大学MBA教学创新探索》、《精准培养·全面赋能——天津大学MBA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介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专注课堂体验、服务教学需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建设30年经验交流》为主题的报告。现场师生积极互动,并与各位与会嘉宾对中心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张晓涛|许雷平
总结/SUMMARY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院发展迈入新的阶段。作为学院积极落实AACSB认证持续改进要求的重要举措,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专业学位项目教育体系的创新升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整合学院内外的优质资源,全面负责MBA、MPAcc、MEM以及中加合作MPM等非全日制项目的招生、培养和学生活动管理。未来,中心依托天理管院雄厚的师资力量、科学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实践资源,连接优质校友资源,引入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商科教育新模式,为培养更多具备交叉学科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