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主页 信息门户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授观点 | 正文
 学习进行时 
 学院新闻 
 教授观点 
 院内公告 


李健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保护工业遗存 留住城市记忆

——天津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旅游开发利用实践

天津理工大学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组

(项目组成员:李健、侯志江、闫永蚕、王信智、徐艺、董经轩、李柏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逐渐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成为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强调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协同互进。天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要求,对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名录认定、统筹规划与管理,为工业遗产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提出相应要求和策略,将有价值的工业历史遗存“锈带”赋予时代特征,成为城市“秀带”。

一、峥嵘岁月增强城市自信,保护传承助力城市更新

(一)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工业遗存焕发时代新生

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大量的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天津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着力培育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新老工业城市更新的发展路径,让百年工业遗产留住城市记忆。

创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能够更新城市面貌,唤醒城市记忆,是新时代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保留并活化工业遗存得到高度重视,大沽船坞、天津金汤桥、天津碱厂等12项工业遗产进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30余项工业遗产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有效衔接,为城市注入新活力,很多工业遗产“变身”创意园区、景观公园、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传承着城市发展足迹,保留了几代人的工业记忆。百年棉纺厂打造成了全市规模最大、软硬件最完善的棉三创意产业基地,成为海河东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国第一个民族品牌自行车飞鸽老厂房旧貌换新颜,打造成新中式创意工业风。“三条石”作为中国机械工业的萌芽地,活化了早期民族机械工业的场景,展现了传统手工业作坊与近代工业交汇的历史时期所诞生的新型技术引进、生产经营模式。长芦汉沽盐场坚持将工业旅游观光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进行了盐旅观光等新业态开发。环城铁路绿道公园通过对中心城区废弃铁路进行生态化改造,赋予荒废铁路以新活力,成为融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居民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生活秀带”。

天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创新实践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天津城市现代化建设。天津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形象提升相融合,将凸显工业文化特色的景观标志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扎实有序地推进了城市更新步伐,使老工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 天津纺织博物馆

(二)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有序推进

为持续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工作,天津进一步完善了在工业遗产等文物保护方面的配套法规体系,于2015年出台了《天津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界定和筛选进行了规定,从历史价值、技术价值、建筑价值、景观价值、社会价值和利用价值等方面对工业遗产认定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采取分层次保护措施,明确了工业遗产保护对象,对重点保护对象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精神,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物局、旅游局、规划局等部门在各类遗产保护上的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夯实了天津市在文物及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管理规范与责任。

在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天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作为,连续多年举办天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沙龙。并于2020年6月,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评定了一批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港口工业海上之旅、海鸥表博物馆、康师傅梦想探索乐园等工业旅游单位名列其中。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各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探索,滨海新区倾力打造了“滨城”工业旅游精品线,为活化工业遗产奠定基础。河东区棉三和飞鸽老厂房,坚持“去、改、留”相结合的理念,留住了百年棉纺工业老印迹。

(三)以多元力量为杠杆,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齐抓共管

天津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积极争取多方资源共同发力,政府资助一部分、企业解决一部分、社会自愿捐赠一部分,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合作模式。首先,针对反映天津近代工业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工业遗产,由地方政府直接负责组织开展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如福聚兴机器厂旧址、造币总厂旧址等被批复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采用政府资源进行保护,市财政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老旧厂房及商业设施改造予以资助。其次,对于棉三创意街区、飞鸽老厂房等一系列创意产业园区型工业遗产,采用重构-运营-转移(Retrofit—Operate—Transfer,ROT)保护模式,以政府为引领,引入民营企业力量,实施灵活的管办分离模式,充分激发企业创造力,基于改造再利用原则,将老厂房与土地更新结合,构建了既延续工业遗产历史肌理、又体现时尚园区活力的创意产业集群。再者,针对具有价值重塑优势的工业遗产,多以企业力量为核心展开工业遗产价值再塑,如以保护盐业工业文化为目标,依托企业既有资源开发的长芦盐场盐业风情游览区,再如坚持匠心传承,探索体制机制优化途径,弘扬老工业品牌的春合体育用品,均体现了多元化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力量。

在政府的引领和企业的带动下,充满家国情怀的社会有志之士纷纷行动起来,形成了多元协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良好局面。天津机床博物馆作为天津较大民营公益博物馆之一,馆藏多个国家制造的机床近千余台,有加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零部件的高精度机床、有天津海鸥手表厂制造第一块手表时使用的铣床等,一台台“会说历史的机器”讲述了几代人奋斗的故事,留存了我国工业发展记忆。

(四)以文塑旅相融合,城市自信和奋进精神永续传承

在城市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工业旧址面临拆除或保留的抉择。作为具有丰富工业遗存的城市,天津用自己的创新实践保护了我国近代工业文明时代的遗迹,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天津工业记忆”。其中,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是唤醒工业旧址焕发新生的核心思路。通过解读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让工业文化景观伴随着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而焕发新生。

天津将工业遗产再塑造作为城市更新的有效途径,展现了天津辉煌的近代工业文明与工业特色,弘扬并传承了新时代亟需的城市自信和奋斗精神。棉三创意产业园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在保留棉纺厂老厂房建筑结构的同时,留住了棉纺厂的工业印迹,传承了老一代棉纺厂职工的奋进精神,更增强了游客对工业精神的体验感。飞鸽自行车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弘扬了天津市自行车工业的文化精神。大港油田“港五井”见证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北石油勘探大会战,展现了曾经的创业者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这样的工业旅游主题为当前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人们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力量。

2:天津机床博物馆

二、新思想新理念指引天津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开启新征程

(一)“两山”理论的哲学内涵为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指明新方向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论断,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刻哲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如过去一些作为“包袱”的工业遗产,只要合理利用便可成为“香饽饽”,这一重要论断为如何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提供了思想指引。

天津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创新实践中,深度挖掘思想背后的科学思维方法,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首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最大限度地对工业遗产进行原址修缮与保护,留住城市工业文脉。其次,坚持保护与开发协调并重,开展工业遗产认定保护工作同时,在尽可能保留其工业生产属性及历史信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注入新的空间元素与功能,形成历史与现代融合的新时代城市格局。最后,深挖工业遗产价值,以“文化+”模式,将教育、旅游、文创等属性赋能工业遗产,提供人民群众多元体验。

(二)“谋定而后动”的科学思想为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指出新方针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时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是行动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谋定而后动,多次强调要把规划设计成果充分吸收、体现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天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规划为引领,坚持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引导作用,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规划方针,制定并实施相关规划,在对工业遗产名录确定、调研资料汇编的基础上,从整体、个体和特征三个层面,对工业遗产进行分类分级保护。针对每一处遗产点,结合保护体系,通过研究厂区历史及建筑价值,划定建设协调区、重点保护建筑、保护元素等保护内容,明确保护要求,制定保护图则,并通过分析工业遗产区位条件,提出整体的利用方案。对工业遗产进行规划管理,实现了工业遗产保护能力和保护体系的现代化。

(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为工业遗存再利用提供新路径

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亟需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社会化推动、技术性赋能、体系化集成、全民性参与,开展系统性变革,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让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力量。

天津在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中,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市民休闲放松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各工业遗产依托自身特色在新时代竞相发展。首先,加强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为工业遗产开发注入“文化活水”,打造一系列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博物馆、具有研学旅游性质的工业旅游基地,记录了天津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同时也传承了工业精神。其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挖工业遗产教育价值,追溯侯德榜、宋棐卿等老一代民族科学家、企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故事,彰显奋发图强的意志和精神。最后,创新工业遗产活化模式,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围绕“旅游+工业”,以工业遗产为载体,探索发展体验式旅游、研学旅游,逐步形成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

三、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奋进前行

(一)传承城市奋斗基因,培育文化自信新载体

文化自信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体现,始终是一个城市有效保护工业遗产原真性,留存工业老印记的核心。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只有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工业设备、建筑等基础设施,才能让游客更好地沉浸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长河之中,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不仅可以实现一代又一代城市发展的奋斗精神不断传承,更能够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将老工业奋斗精神传承给新时代制造业智能化创新发展,增强制造业发展的自信心,为天津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智能制造发展优势提供精神支撑。

(二)完善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法规,构筑工业旅游新格局

进一步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法规,为工业旅游新格局保驾护航,构筑工业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津城”“滨城”双城互动的工业旅游精品线。首先,需要强化政策保障与投资引导,有效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深层次开发与保护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在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多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投资引导工作,强化政策协调保障,加快发展规划立法,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为有效推动工业遗产旅游协同开发进程提供法制保障。其次,需要完善工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工业旅游市场。从企业自身出发,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优化景区环境,增强游客满意度,促进工业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各区之间应充分借助区位优势,联合互动,联合开发,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全市工业旅游的品牌化、特色化和综合化,打造天津工业旅游发展“新名片”。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塑造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新形象

工业遗产涉及工业设计、历史建筑、政治、经济等众多学科领域,为推动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与有效开发,需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工业遗产高质量发展。由于工业遗产集工艺传承价值、建筑美学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于一体,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应培养掌握工业遗产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的科研型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保障工业遗产能在新技术与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传承时代文脉,塑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形象,满足工业遗产长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原载于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2021年7月8日)



关闭窗口
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