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评促建-学院评建工作成效展示
一、学院概况
1.历史沿革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起源于1979年成立的工业管理工程系和1997年成立的造价工程师培训中心,是我国最早开展管理学本科教育的院系之一。学院于2023年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成为中国内地第48所、天津市市属高校第一所通过AACSB认证的管理学院,跻身世界前6%的商学院行列。


2.专业与规模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绩卓著,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工程管理(MEM)、会计(MPAcc)、工商管理(MBA)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项目管理”硕士(MPM)中外合作硕士项目;设有工程造价、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金融科技、工程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11个本科专业。工程造价、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市场营销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业工程、物流管理获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造价软科专业排名A+,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249人,是天津理工大学学生规模体量最大的学院。
3.师资队伍
学院汇聚了一支以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高水平师资团队,现有教职工1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2人,教授36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2人。此外,具有海外研修背景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8%,外籍教师聘任量达72人次。天津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专家4人,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4人,拥有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高校学科领军人才、“131”创新人才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
4.教学条件
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工程管理(MEM)、会计(MPAcc)、工商管理(MBA)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项目管理”硕士(MPM)中外合作硕士项目。2023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投资与工程造价研究中心”“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两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 “中国重大工程技术‘走出去’投资模式与管控智库”天津市首批高校智库,为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智力支持。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匹配12个专业化实验室,配备教学科研设备6000余台(件)。
5.管理架构
学院构建了完善的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体系。在教学方面,由书记、院长全面领导,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形成了以教授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为指导核心,“9+2”个专业(系)为主体推动,“7”个职能部门为支撑的协同架构,确保教学工作规范、专业、高效运行。
6.荣誉与成果
学院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近年学院专任教师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师团队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市级二等奖多项,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8项,出版专著13部,发表SSCI/SCI论文150余篇。
二、理念思路
管理学院在“教育强国天理方案”引领下,不断深化国际精英商学院(AACSB)认证成果,以“FAST四大战略”(Faculty Enhancement师资提升,Academic Focus学科聚焦,Student First学生为本,Think Globally全球视野)为核心理念和思路,以“贡献经管新知,培育业界专才,致力区域发展,践行社会责任”为驱动,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建设“成为国内工程与管理均衡发展、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卓越管理学院”。

1.工作思路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思政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事业发展,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依托教育部样板党支部等党建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格局。
强化认证优势,深化内涵建设。以AACSB国际认证为牵引,完善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实施“FAST四大战略”(师资提升、学科聚焦、学生为本、全球视野),优化“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重点推进工程造价、工商管理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打造国家级金课与共享课程群。
突出学科融合,服务区域发展。聚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推动与工商管理学科协同发展,培育国内顶尖学科方向。依托“投资与工程造价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深化产教融合联盟建设,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开展数字化转型、绿色经济等前沿研究,打造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智库高地。
2.培养理念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秉持“殚精竭虑育人、勤勉谦和为师”理念,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培养体系。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将工程伦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知行合一,能力导向。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制教学、国际联合课程等创新方式。依托产教协作联盟实习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强化学生解决复杂工程与管理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球视野,本土深耕。以AACSB国际标准优化培养方案,引入国际前沿课程模块,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质扩容,构建中外融合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国际合作,建立海外实践基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与全球胜任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3.培养定位
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以“国内工程与管理均衡发展、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卓越管理学院”为驱动,形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引领、工商管理学科特色突出的格局,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基地。
教研并重,追求卓越。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联动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践。依托科研平台与智库资源,力争实现国家级科技奖励突破,建设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商学院。
产教融合,开放创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相互引领,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战略合作。推进教育创新,打造实地、实干、实效、实用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成为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供给枢纽。
三、措施成效
党建工作措施与成效
学院党委获批新时代天津市高校党建“领航工程”创建培育单位以来,紧紧围绕标杆院系建设“五个到位”,实施“卓越党建”领航定向、“卓越科研”组织保障、“卓越教学”活力提升和“卓越人才”协同培育四大工程,以“十二项行动”计划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落实落细,以“一融双高”为重点勾画出“党建领航+中心工作”的同心圆。

学院党委受到“天津市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获批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1个教师党支部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和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多个支部主题党日获评天津市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及学校“百佳党日”荣誉称号。学院团委获评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1名教师党员获评天津市高校优秀辅导员,1名教师获得2023年天津市团干部岗位技能大比武(高校专项赛)决赛二等奖。
专业建设措施与成效
学院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结合天津“一基地三区”地方发展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依据“鼓励新兴、升级传统、消除同质、强化引领”的专业优化原则,根据AACSB专家现场访视结论和校内专业评估反馈,凝练精简专业数量,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提质培优特色专业,创新整合教学资源。
依托四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面向全校开设工商管理辅修专业和《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与价值规划》微专业,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终身学习习惯,助力学生就业及其职业生涯发展,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实践基地建设与成效
学院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访中国建筑一局有限公司华北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赛鸣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创新联合培养实训体系,推动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适配。学院持续深化“校地企”合作新模式,与京津冀等地政府和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持续强化区域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与学院人才培养有机联动。



课程建设措施与成效
学院扎实推进“双万计划”,落实一流课程建设。《工程计价学》《通用管理知识概论》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创业基础》《货币银行学》等4门课程获批市级一流课程,出版教材13部,其中2部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院制定《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纵深发展。《创业基础》《工程经济学》获批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运输经济学》获批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共情共鸣,寓德于教——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通用管理知识概论教学》获批天津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专业教师获全国高校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天津市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二等奖。
教学改革措施与成效
2023年学院成立案例中心,以案例研发助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赋能教学创新。专业教师撰写的多个教学案例被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收录,在商科院校中共享。
各专业依托学院产教合作平台,强化产学对接,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开展工作坊式实践课程,形成“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成果产出”的一体化创新实践教育课程。在课程中植入创新项目设计,以课程项目作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创新创业建设与成效
学院坚持以赛促学育人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院学科竞赛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近年多次获得“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市级金奖等标志性成果。2024年本科生共获得国家级奖项84项、省部级奖项28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师资队伍建设与成效
学院制定《管理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施细则》,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培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营造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良好氛围,为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院教师获得天津市第十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二等奖1项。
学生管理与指导服务
学院实行年级辅导员、专业辅导员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推进“四年不断线”生涯分类指导体系、完善“五师导辅”育人体系,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服务理念,学院教师隔周深入学生宿舍和教室,持续开展“连心桥”工作坊,连续11年开展“蜗牛”公益学习辅导班,倾听学生意见建议,解决学生合理诉求。积极推进学业导师制,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链式导学体系,在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实习就业等方面,贯通四年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培育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
学院制定《管理学院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细则》《管理学院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细则》,对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为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修订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设立内部听课制度及督导制度,制定《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学督导管理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为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构建长效保障机制。以“产出导向”理念推进课程考核改革,明确各环节的监控措施。定期组织教学检查,形成督导月报,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人才培养特色与教学成效
学院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覆盖思想引领、学业规划、竞赛指导、职业发展等全维度。通过个性化指导,带领学生探索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助推学生早日融入科研,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近三年累计指导本科生学术论文发表55篇,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
学院与加拿大汤姆逊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项目,与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合作举办工业工程专业本科项目,构建了本硕贯通的国际化培养体系。20余年来累计培养4000余名具有全球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毕业生,其中约5%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30%赴海外深造。
四、优秀毕业生典型
1.于馨然——2023届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至上海大学,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20余项,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3篇,多次斩获各类市级奖项。通过实习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行业洞察。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期间,组织院校活动超百场,带领团队赴西部助力乡村振兴,为贫困地区增收近3万元,个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400小时,获评“天津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等称号。

2.石佳琦——2021届保险学专业
获本科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并保送至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ESCI期刊论文1篇。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次获校级科技竞赛奖项。毕业后,投身航天事业,现任某航天集团团委书记,并兼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秘书,将母校培养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国际化视野融入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诠释了天理学子“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精神底色。

3.季欢欢——2022届市场营销专业
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获国家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生”称号、“理工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人民奖学金一等奖、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并保送至暨南大学。曾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20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学院奖秋季赛全国银奖、2021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天津赛区一等奖。主持一项校级大创项目,发表论文两篇;参与天津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